2007年9月18日 星期二

玉石分類

在玉石行業內,翡翠分為「A玉」、「B玉」、「C玉」和「B+C玉」。不過,這些並非玉石的正統分級。

鑑於翡翠玉器在製作過程中涉及不同的處理工序,現時市面流通的翡翠主要分為「A」玉、「B」玉、「C」玉及「B+C」玉四類,只有「A」玉才被稱為「天然硬玉」,其他則統稱為經過處理硬玉。

以下解釋純粹是本鑑定中心的意見,並不包括在“香港實驗認可計劃” 之認可範疇內。

「A」玉 (天然硬玉質翡翠)
無經過化學處理的天然硬玉質翡翠。

註:沒有破壞天然硬玉質翡翠本身的結晶結構的無色蠟的拋光過程,將不視為化學處理的一種。

「B」玉 (經化學處理及注入樹脂硬玉質翡翠)
經化學處理及注入樹脂的硬玉質翡翠。

「C」玉 (經染色處理硬玉質翡翠)
經染色處理的硬玉質翡翠。

「B+C」玉 (經化學處理注入樹脂及染色硬玉質翡翠)
經化學處理、注入樹脂及染色的硬玉質翡翠。

翡翠鑑定
業界一般沿用以下兩種方法鑑定翡翠:

一.破壞性
破壞性的鑑定方法只在研究室作學術研究用,方法有二:

  1. 加熱法: 天然翡翠耐熱程度為攝氏900度 - 1000度,而「B」貨則在攝氏400度便會變成棕色。
  2. 溶解法: 由於「B」貨含高聚脂(膠質),結構較鬆散,故抗溶解性差,一般可溶解高聚脂的溶液便可將其高聚脂成份溶解,而玉件就會變成不透明膏狀。

二. 非破壞性
為一般鑑定所採用,以儀器鑑定玉器以下三方面規格:

  1. 硬玉的特徵,例如折射率、比重值等。
  2. 是否染色:可用陶氐濾色鏡、分光儀及顯微鏡鑑定。
  3. 是否含有高聚脂(包括樹脂、膠質等): 可用紫外線螢光測試及紅外線光譜儀鑑定。
一般鑑定中心會通過以上非破壞性的鑑定程序來測試客戶玉件,並簽發鑑定證書,以香港玉石鑑定中心所簽發的証書為例,內容主要分為特徵、測試結果及結論三部份。

特徵
形狀 常見的有橢圓形的旦玉、手鐲、吊墜、觀音及佛公等。
重量 以數碼電子磅量度,以克拉為量度單位。
尺寸 指玉石的體積,以亳米為單位。
透明度 分為:
1. 透明; 2. 半透明; 3. 尚透明 4. 微透明; 5. 不透明
顏色

以顏色的均勻度、色調及色彩為標準:

  1. 均勻程度由分佈平均至不平均,顏色分佈可分為塊狀、絲狀或點狀。
  2. 色調由濃至淡。
  3. 色彩分為鮮綠色、綠色、灰白色、紫色、紅色、橙色及黑色等。
測試結果
折射率 翡翠之平均折射率為1.66至1.68
比重值 天然翡翠之比重值通常介於3.32 至3.34或更高,經化學處理的翡翠則通常低於3.30。
螢光反應 物件在紫外燈照射下所發出的光線,分為長波及短波螢光。大部份天然翡翠均沒有螢光反應,若含有雜質的話,則會出現微弱粉白色(藍色)螢光;而一般經化學處理含有樹脂的翡翠,其樹脂成份在紫外燈照射下會出現強烈粉白色(藍色)螢光反應。
分光儀 在分光儀觀察下的天然翡翠,紅色區域吸收線只為數條幼線;而染色的翡翠,紅色區域吸收線則會變粗成帶狀。
結構

分為:
1. 肉眼觀察: 觀察結晶顆粒粗幼, 程度由幼細至粗;
2. 放大檢查: 觀察結構組織,大多為纖維狀或粒狀排列,或兩者混合。

濾色鏡 陶氐濾色鏡為一種濾色膠,只適用於綠色翡翠。染色翡翠在濾色鏡下可能呈紅色,不過濾色鏡只對某些染料有反應,結果只宜作參考用。
高聚脂檢查及紅外線光譜 可測試翡翠是否含有高聚脂(包括樹脂、膠質等)或過量的蠟,一般經化學處理的翡翠大多含有高聚脂。
備註 作補充說明之用,例如可印上「A」貨、「B」貨等行內用語。
結論

總結玉石是否硬玉或其他玉石,有否經過處理。如為硬玉,則主要分四類:

  1. 天然硬玉
  2. 經化學處理注入高聚脂硬玉
  3. 染色處理硬玉
  4. 經化學處理注入高聚脂染色硬玉

From: 香港珠寶玉石廠商會

沒有留言: